您现在的位置:www。57365。com >> 政府信息公开 >> 工作报告

工作报告

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

索引号: XZF-zfb-gzbg-gzbg-2017-0053 公开责任部门:
公开日期: 2017-02-20 17:27 成文日期: 2017-02-20 17:27
发布文号: 公开目录: 工作报告
公开形式: 主动公开 有效性: 有效

政府工作报告
    2016年12月7日在宁陕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
县长  郑红丹

       各位代表:
    现在,我代表县第十七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。
    一、过去五年工作回顾
    2012年以来的五年,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、综合实力提升最快、城乡面貌变化最大、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。五年来,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人大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我们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,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,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,顺利完成了“十二五”规划目标。预计2016年,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6.7亿元,是2011年的1.82倍,年均增长12.8%;固定资产投资24.54亿元,年均增长23%;地方财政收入9200万元,年均增长23%;规上工业增加值8.8亿元,年均增长21.2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.3亿元,年均增长12.9%;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815元、16794元增加到8465元、25440元,年均增长15.6%、13.9%。县域经济加快发展,荣获2015年度县域经济监测考评争先进位奖第一名。
    ——经济结构更趋优化。五年来,我们加快调整产业结构,培育壮大特色产业,发展后劲显著增强,三次产业结构由21:51:28调整为16:55:29,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升。循环农业加快发展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扎实推进,林果、药菌、冷水养殖、有机种植发展壮大,累计建成农业园区20个,培育市级龙头企业3户,发展专业合作社122个,省级大鲵标准化示范区建成,认证“三品一标”农产品和富硒食品10个,获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县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县。工业经济稳步增长。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、饮品制造、绿色矿产为重点的新型工业,秦岭长春酒、秦岭山泉水等企业建成投产,县域工业园和“飞地经济”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,培育了“关口”“天华山”“秦宝”等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,规上工业企业达18户。预计2016年工业总产值26.5亿元,是2011年的2.11倍。旅游三产日趋繁荣。《全域旅游发展规划》启动实施,新引进16个旅游项目,筒车湾水上乐园、秦岭四季滑雪馆、悠然山湿地景区建成运营,创建了国家4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,扶持星级农家乐、家庭旅馆和乡村酒店110户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,山地赛事影响力提升,秦岭旅游联盟成立,获评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县和“亚洲金旅奖?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”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,与京东集团签约,建成1个县级、3个镇级电商服务中心。推进“万村千乡”市场工程、“新网工程”建设,积极开展“农超对接”,商贸流通体系逐步完善,金融保险、物流快递等新兴服务业兴起。预计2016年实现三产增加值7.7亿元,是2011年的1.85倍。
    ——脱贫步伐不断加快。五年来,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,整合资源,精准发力,深入实施“三位一体”扶贫战略和“七个一批”脱贫举措,扎实推进金融、兜底、旅游、生态、产业精准脱贫、涉农资金整合六项试点工作,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2.79万人减少到9058人,累计减贫1.9万人,贫困发生率由47.7%下降到15.2%。先后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.24亿元,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;争取国开行贷款4.8亿元,启动了首批17个脱贫村基础建设。累计建设安置小区44个,搬迁5953户1.8万人,实施了交钥匙工程和土坯房改造,贫困群众住房问题逐步解决。累计发放“脱贫贷”1.42亿元、互助资金3300万元,实现贫困村户全覆盖,核桃、魔芋、药菌、养殖等成为群众增收的稳定来源。“两线合一”顺利实施,失能五保老人集中托养中心建成,贫困人口医疗救助、教育资助力度加大,选聘812名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。完成了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大数据平台建设,健全网格化脱贫责任体系,形成脱贫攻坚合力。
    ——城乡面貌焕然一新。五年来,我们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,着力扩投资、夯基础,统筹推进城乡建设,城镇化率达44.4%,较2011年提高5.2个百分点。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73个,完成投资101亿元,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,西成客专宁陕段即将竣工,引汉济渭工程进展顺利,三河口库区移民基本完成。县城“两场”、体育场、文化广场、第二水厂等顺利建成,绿化、亮化水平逐步提升,累计改造道路2.8万平方米,铺设排污管网41公里、天然气管网7.5公里,改造棚户区15.1万平方米,建设保障房1513套,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平方公里。城市管理力度加大,县城公交顺利开通,公共自行车服务率先推行,“三线”入地试验段完工,公共WiFi建成试运行,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、省级生态园林城市,省级文明县城通过初验。城关镇入选全国重点镇,皇冠健康小镇被列为省级特色镇,筒车湾、广货街、江口等集镇设施逐步完善。累计新修改造公路31条370余公里,修建连户路500公里,新修加固桥梁20座,农村公路防护设施不断完善;新建110KV变电站1座、35KV简易变电站3座,改造电力线路850余公里;完成广播电视“村村通、户户通”1.6万余户,移动电话和宽带覆盖面扩大;山洪地灾防治、中小河流防洪工程顺利实施,新建6个集镇标准水厂和104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,建设高标准农田1.3万亩,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。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建设扎实推进,10镇43村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完成,镇村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不断健全;实施小流域项目7个,治理水土流失133.7平方公里;植树造林7.5万亩,退耕还林31.6万亩,森林覆盖率居全省之首;旬河源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,基本农田和水资源管理更加严格,城镇空气质量、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,建成省市级生态镇11个、生态村23个,生态优势更加彰显。
    ——人民生活持续改善。五年来,我们始终坚持以民为本,保持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80%投向民生领域,竭力办好惠民实事。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扎实推进,累计完成技能培训1.24万人次,发放创业贴息贷款9300万元,城镇新增就业2799人,扶持创业1520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%以内。城乡居民养老、医疗保险制度巩固提升,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启动实施。城乡低保、农村五保、优抚定补标准逐年提高,医疗救助、临时救助、孤儿供养、残疾人补助等托底政策全面落实,五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.5亿元。“一中心三区域”敬老院管理规范,38个农村互助幸福院、2个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投入使用,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达50%。累计投入1.3亿元,新改建学校25所、校舍4.3万平方米、体育场地5万平方米,教育扶助体系初步建立,学前教育全面普及,教育质量稳步提升,青少年科技创新引起中省关注,创建为全省教育强县、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。文化兴县稳步推进,出台政策扶持精品创作,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, “欢乐城乡”“秦岭笔会”等活动丰富多彩,传统文化挖掘和文物保护不断加强,获评全省文化先进县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,县医院住院楼建成投用,县中医院住院业务开展,镇村医疗条件不断改善,4个镇卫生院远程会诊系统建成投用,全面二孩政策稳妥实施,荣获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、全省医改工作先进县和省级慢性病管理示范县。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顺利完成。科技工作不断进步,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县。安全生产、食品药品监管、防汛防滑和森林防火工作力度加大,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。扎实推进平安建设,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和信访工作先进县。同时,工商联、红十字、团县委、工会、妇联、残联、慈善等团体发挥了积极作用,国防、双拥、物价、粮食、宗教等工作取得了新进步,金融保险、气象通讯等做出了新贡献。
    ——改革开放深入推进。五年来,我们紧盯重点领域,全面深化改革开放,发展活力不断释放。新一轮镇村综合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,“放、管、服”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,“权责清单”公布实施,县镇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,实行“一站式”集中办理和网上审批。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,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,农业政策保险范围扩大,累计流转林地、土地81万亩,抵押贷款6300万元,农村发展活力增强。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,招录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514人,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、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顺利实施。“五证合一?一照一码”和个体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全面推行,新增市场主体594户,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56.4%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明显,“3+2+1”一体化分级诊疗模式被新华社《内参选编》刊发、中央电视台《新闻联播》报道。“营改增”全面实施,财政预决算公开、国库集中支付、投资评审、政府采购等严格执行,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更加规范高效。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商银行,长安银行宁陕小微支行成立,普惠金融体系不断健全。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,不断创新招商方式,五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亿元,项目履约率85%以上,被评为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县。
    ——政府建设全面加强。五年来,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、新形势、新要求,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、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、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持之以恒解决“四风”问题,行政效能不断提升。坚决贯彻县委决策部署,依法向人大报告工作,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,累计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1441件。严格贯彻中央“八项规定”和国务院“约法三章”,“三公”经费逐年下降。积极推进法治宁陕建设,“六五”普法通过验收,政务公开稳步推进,社情民调中心成立,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面落实,行政决策不断规范,依法行政能力显著增强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“两个责任”和省委巡查整改意见,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,一批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,政风行风持续好转。
    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,积累的经验值得铭记。五年的发展启示我们:在打赢脱贫攻坚战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,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,向中央基准看齐,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、省、市和县委的决策部署;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要,抓住宁陕生态最大的优势,坚定走“生态立县、文化兴县、旅游富民”的绿色循环发展之路,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;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,跳出宁陕、放眼全省及全国,勇于接受新思想、新观念,敢于冲破传统束缚、打破旧有常规,以改革破难题,以开放促创新,激发发展活力;必须始终坚持民生为本,积极回应民生关切,持续办好民生实事,赢得群众广泛支持和拥护;必须始终牢固树立小县也敢创大业的勇气,团结拼搏、求真务实、克难奋进、争创一流,才能实现追赶超越的目标。
    各位代表,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!得益于市委、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,得益于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,得益于历届政府班子、历任领导的不懈努力,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。在此,我代表县人民政府,向各位代表、委员,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,向所有关心支持宁陕发展的各界人士,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!
  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:经济总量小,综合实力弱,发展不足依然是主要矛盾;产业结构层次不高,旅游支撑力不强,农业产业化、新型工业化进程较慢,经济转型升级还需付出艰苦努力;资源环境约束加剧,科技、人才、资金等发展要素紧缺,财政收支矛盾突出,追赶超越的基础保障能力还不强;县域基础设施落后,城乡居民收入不高,贫困人口量大面广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;少数干部能力不足、作风不实,转变政府职能、提高工作效能还需持续用力。我们将始终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,强化担当,主动作为,下更大气力解决这些问题,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重托。
    二、今后五年主要任务
    未来五年,是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,也是加快追赶超越、奋勇争先的关键期。国家脱贫攻坚、革命老区振兴等战略深入推进,省委、省政府实施“追赶超越”战略,支持陕南绿色循环发展,打造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,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政策机遇;我县被确定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、省级旅游示范县和脱贫攻坚“六个试点县”,中央办公厅和省委、省政府办公厅大力帮扶,青岛胶州市与我县对口合作,为我们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;随着我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,西成客专建成通车,石宁高速加快推进,江口至庙坪西汉高速连接线即将建设,我县生态、区位、资源优势在未来竞争中更加凸显;特别是经过多年艰苦努力,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,群众追求富裕的愿望更加强烈,干部创新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,为我们追赶超越汇聚了强劲动力。只要我们抓住机遇、真抓实干,就一定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创出新业绩、开拓新局面!
    今后五年,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:坚持以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为统领,以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,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紧紧围绕追赶超越、绿色崛起总纲,深入实施“生态立县、文化兴县、旅游富民”战略,突出精准脱贫攻坚、产业发展升级、民生保障改善、基础设施建设、生态环境保护,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、新型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、信息化和绿色化进程,奋力建设“生态美、百姓富、保障好”的美丽富裕新宁陕。
    主要奋斗目标是:全县GDP年均增长11.5%以上,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%以上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.5%、12.5%以上,县域综合实力显著提高,城市品质显著提升,民生福祉显著改善,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,实现脱贫攻坚工作全省领先、生态环境全国领先,县域经济发展达到全省中等水平,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
    围绕上述目标,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工作:
    (一)决胜脱贫攻坚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,深入实施“六个精准”和“七个一批”,扎实推进“六个试点县”上水平、出特色、创模式,咬定目标,攻坚拔寨,确保2018年整县摘帽,并不断巩固深化,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。
    强化产业带动。把产业脱贫作为根本举措,着眼于大市场和“一镇一业、一村一品”产业格局,建立产业发展基金,大力推行“支部+X+贫困户”模式,对贫困群众进行全产业链扶持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推进旅游扶贫和电商扶贫,增加经营性收入。推行村企合作,鼓励扶贫对象通过参社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化经营、获得分红收益。加强科技助推脱贫工作,深入实施“菜单式”培训,大力落实生态脱贫公益岗位,实现技能富民、就业安民。
    强化基础支撑。按照“缺什么、补什么”的原则,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502户7771人,统筹做好 “两院合一”和交钥匙工程,积极拓展搬迁群众就业渠道,提高安置社区管理服务能力,打造4个示范搬迁社区,保证群众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。统筹整合项目资金,实施好贫困村基础设施贷款项目,推进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、文化活动场所、幸福院等建设,实现贫困村水、电、路、讯和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。认真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兜底脱贫工作,实施好“两线合一”,确保贫困人口养老、合疗、大病救助、教育资助等兜底政策全覆盖,不让一个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。
    强化机制保障。完善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,加强动态管理,健全退出机制,确保脱贫数据精准。下更大的力气抓好群众教育引导,发动社会广泛参与,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。深入推进金融扶贫、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和脱贫攻坚重点领域融资规划落实,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。严格脱贫攻坚“一把手”负责制,有效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,完善脱贫考核办法,规范考核评价内容,提高脱贫工作成效。建立脱贫长效机制,持续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,巩固脱贫成果,不让一户返贫。
    (二)突出项目建设,着力增强发展后劲。始终把项目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抓手,全面提升项目谋划、争取、招商和推进水平,持续增强发展后劲。
    更高水平谋划项目。紧盯国家政策投资和产业发展导向,依托资源环境优势,精心策划包装一批优质项目,加强沟通衔接,确保每年争取政策资金2亿元以上。重视市场要素,以基础设施等公益性项目为主体,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政策性金融扶贫项目资金;围绕市政建设、文化旅游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,策划实施PPP项目,拓宽项目渠道。
    更大力度建设项目。完善项目包抓和考核机制,力争五年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。全力保障引汉济渭、西成客专按期建成。加快路网优化升级,力争石宁、丹宁高速开工,完成江口至庙坪高速联络线、宁石二级路建设,积极推进G345、S212、S526宁陕段建设,加快筒大路等县乡道路和一批村组道路改造,着力构建“五纵五横”交通网络。抓好水利工程建设,全面推进子午河、旬河防洪工程和第二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,加快集镇标准化水厂建设,巩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,修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,提升农田水利综合保障能力。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,建成西成客专东梁牵引330KV变电站,新建110KV变电站1座、35KV简易变电站3座。大力实施“互联网+”行动,实现互联网、广播电视网全域覆盖,推动“三网融合”,建立覆盖城乡的信息化服务体系。扎实抓好以生态旅游、健康食品、新型工业为主的招商项目落地,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%以上。
    更优环境保障项目。全面落实项目并联审批制度,打通项目审批“绿色通道”,认真做好土地征用、环境评估、配套建设等工作,严厉查处破坏环境的人和事。严格执行项目“五制”,强化项目监管,确保项目建设管理规范、质量可靠。
    (三)发展全域旅游,推进产业优化升级。发挥全域旅游的引领作用,促进经济结构调整,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,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。
    做大做强全域旅游。把旅游产业作为追赶超越的突破口,实施“六大工程”, 创出旅游带动脱贫的全国示范样板,建成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旅游示范县,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。实施核心景区打造工程,以大蒿沟、朝阳沟、筒车湾、旬阳坝、上坝河、悠然山为核心,加快天华山、苦竹沟、冰晶顶、上若意境、秦岭养生谷、三河口水利风景区等26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,打造5A级景区1个、4A级景区3个,培育核心旅游产品。实施服务体系完善工程,围绕“吃住行游购娱”六要素抓完善、补短板,加快宾馆酒店、景区道路、游客中心、标识体系、自驾营地等基础设施建设,开发地方小吃和宁陕山珍旅游商品,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管理,优化旅游发展环境,并不断拓展旅游“商、养、学、闲、情、奇”新要素。实施全域风貌控制工程,完善旅游业及各景区专项规划,按照旅游标准编制集镇、村庄、院落规划,以科学规划引领旅游发展。大力发展以民俗体验、观光休闲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,创建省级旅游名镇5个、旅游示范村10个,新建改造星级家庭旅馆、乡村酒店160个,建设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基地。实施全域产业融合工程,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、体育运动、生态养老、健康医养、物流集散、电子商务等产业融合,丰富旅游产品供给,延伸产业链条。积极发展旅游关联产业,改造提升商贸、住宿、餐饮等传统服务业,积极发展金融保险、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,增加旅游综合收入。实施宣传品牌提升工程,依托秦岭旅游联盟,构建贯穿秦岭南北的精品线路,深入开展文体赛事活动,打造全国知名的赛事品牌,扩大宣传推介,提升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。实施创建保障工程,完善全域旅游发展体制机制,强化责任落实和督办考核,形成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力、企业参与、区域联动的工作格局。力争2021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以上,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达20%以上。
    着力壮大现代农业。围绕旅游产业融合调整农业结构,以林果、药菌、冷水养殖、有机种植产业为重点,抓园区、促加工、延链条、创品牌,实现集约化、专业化、组织化、社会化生产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。强化政策扶持引导,着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,积极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,新建15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园区,园区面积占耕地面积提升到8%,争创省市级龙头企业5户,培育“三品一标”产品10个以上,农产品加工制造业产值增速保持在40%左右。推行“企业+协会+农户”模式,带动形成21万亩板栗、15万亩核桃、3万亩魔芋、300万窝天麻、10万平方米冷水鱼养殖的产业规模,助推农民持续增收。深化粮食安全责任制,严格耕地保护,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,精心打造宁陕山珍等特色品牌,建设国家级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基地;实现全域绿色认证,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。健全现代农业发展体系,大力发展冷链物流,强化农技人才和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建设,保障农业持续发展。
    推动工业提质增效。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,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、旅游产品加工,抓住省市开展矿产整装勘查的机遇,发展绿色矿产,提升工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。按照“布局集中、产业聚集、用地集约”的原则,提升园区承载力,建成赵家堡子脱贫产业园,推进矿泉水生产、微冻大鲵产品、蜂蜜制品、食用菌加工、魔芋深加工等项目建设,打造健康食品、旅游产品开发基地。完成“飞地经济” 园区“七通一平”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,积极引进企业入园。认真落实工业稳增长措施,加强宏观调控和跟踪服务,帮助企业解决困难、减轻负担,力促超微细重钙粉、兰花湖矿泉水等尽早投产;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,力促企业在“新三板”“中小板”等资本市场挂牌。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%以上,到2021年达到15亿元以上。
    (四)统筹城乡建设,推进新型城镇化。按照“一主一副五镇十社区”空间格局,坚持规划、建设和管理并重,“产城人文”四位一体,着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,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。
    加快县城建设。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目标,完善县城 “五大体系”,实施县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,努力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县城。完善规划管控体系,坚持规划引领,修编县城总体规划、控制性详规、专项规划,推进“多规合一”,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、平面协调性、风貌整体性、文化延续性等方面的管控,严格规划执法,提升城市规划水平。完善基础支撑体系,着力构建通畅的路网环线,推进旧城区改造,加快市场、公厕、停车设施、“三线”入地、雨污分流、人行系统、垃圾收集处理等建设,加强县城水源地保护,改造供水管网,提高供水质量,增强县城基础承载力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,加快县城文化、体育等场馆和学校建设,改造提升环山公园和滨河公园,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。完善旅游景观体系,坚持城景融合、城景同步,实施一河两岸景观打造,提升县城周边和高速沿线绿化美化亮化水平,建设旅游接待中心、旅游标识及文化传导体系,打造迎宾大道景观工程和民俗街区,增强旅游配套服务能力。完善精细管理体系,加快智慧城市建设,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、健康城市、园林县城和文明县城,推行县城网格化、数字化、精细化管理,着力提高城市环境质量、群众生活水平和县城综合竞争力。
    打造特色小镇。按照“一镇一特色、一主业、一风貌”要求,科学编制集镇规划,因地制宜推进集镇公共设施建设,加快产业融合,深化户籍制度改革,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,到2021年城镇化率达52%以上。加快皇冠省级健康小镇建设,率先在全市打造亮点、创出经验。支持筒车湾特色小镇建设,走旅游、文化与城镇融合发展的新路子。鼓励各镇按照循序渐进、合理布局的原则,发挥优势,突出特色,加快建设,打造各具特色的小镇。
    建设美丽乡村。着眼于发展乡村旅游,修编完善村庄、院落规划,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改善九大工程,引导邮政、通讯、金融等进村设点,积极倡导文明新风,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,努力建设村容优美、生态秀美、庭院净美、生活甜美、乡风和美的美丽乡村。按照试点示范、分步实施的原则,发挥标准化引领作用,重点打造10个示范村, 2021年实现清洁乡村、生态乡村全覆盖。
    (五)推进文化兴县,丰富精神文化生活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,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繁荣。
    完善文化服务体系。统筹规划公共文化设施,加快综合性、多功能的县博物馆、体育馆建设,实现镇村和100户以上集中安置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,健全三级文化服务网络。培养壮大文艺人才队伍,丰富文化供给方式,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,推进农村有线电视及宽带建设,实现文化供给常态化、精品化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,倡导全民阅读,普及科学知识,持续开展“最美宁陕人”评选,弘扬宁陕人民自强不息、锐意进取的精神,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素质。
    扩大宁陕文化影响。高度重视文学艺术创作,加大奖励扶持力度,培养一批本土作家,推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、彰显宁陕文化的精品力作。加强文物普查,实施老城城墙修复等保护工程,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,增强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,积极策划实施子午古道开发等项目,培育子午文化、红色文化品牌,展示宁陕历史底蕴、提升文化内涵,打造“秦岭之心、绿都宁陕”名片。
   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。推动文化与科技、旅游全面融合,积极推进音乐、书画、体育基地和秦岭影视拍摄基地建设,开展有影响力的活动,支持景区打造商业演出,逐步壮大文化演艺事业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%以上。
    (六)加强生态建设,筑牢生态安全屏障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,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,严守环境质量底线、生态保护红线、资源消耗上限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,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。
   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。扎实抓好全国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,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,严格划定开发界限。大力实施绿化造林、退耕还林、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,加大南水北调和引汉济渭水源地治理力度,加强天然林、河道、湿地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,建设朱鹮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皇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提升生态保障能力。
    重拳治理环境污染。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“三同时”制度,加强环境监测系统建设,全面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,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,从源头上减少污染。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,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,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深入推进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,加大工业污染源、机动车尾气、渣土扬尘等治理力度,实现城镇污水、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,建立长效运行机制,提高无害化处理水平,杜绝出现重污染天气。
    推动绿色循环发展。深入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、主要污染物排放、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控制行动,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推进工业、建筑、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,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,推进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,加快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和推广,构建循环经济体系。
    (七)深化改革开放,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。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,在更深层次上推进改革创新,在更高层面上扩大开放合作,更大程度地激发追赶超越的活力和动力。
    持续深化各项改革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认真落实“三去一降一补”任务,促进经济转型升级。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,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。推进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,扩大“两权”抵押贷款,加快普惠性金融、农村集体性资产改革,建立完善征信体系,增强农村发展活力。按照有偿使用原则,完善农村供水等公共设施管理体制,促其长期发挥效益。健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机制,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,着力提高理财水平和保障能力。建设银企信息合作交流平台,推广运用PPP项目建设运营模式,激活民间投资。全力推动劳动就业、社会保障、科教文卫、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,确保广大群众公平享受社会权利。
    着力扩大对外开放。主动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和大西安都市经济圈、秦巴生态经济圈,敞开大门,深化合作。坚持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不动摇,依托园区和重点企业,以全域旅游、农产品加工、生物工程、现代物流为重点,加强与央企、省属企业、名企的对接,招引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,五年招商到位资金50亿元以上。大力实施“招才引智”工程,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,采取多种形式引进高端和紧缺人才,为追赶超越提供智力支持。
    全面推进创新创业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,推动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鼓励发展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。建设创业就业孵化基地,推行登记注册便利化,培育创新创业主体,支持企业自主创新,助推非公经济发展,到2021年非公经济占比达到60%以上。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,加大科技成果引进推广和转化应用力度,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。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,扶持城镇困难人员、失地农民、农村转移劳动力、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,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。
    (八)坚持共建共享,持续增进人民福祉。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上学、就医、出行、住房、就业、养老、旧城区改造等问题,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,让广大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满。
   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,优化教育资源,创新办学理念,全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,力争教育教学质量迈进全市前列。落实免费教育、营养改善政策,整合各类救助资金实现贫困学生救助全覆盖,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。加快农村薄弱学校改造,完成县幼儿园迁建、第二小学建设和宁陕中学扩建,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。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,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。强化师资队伍建设,提高农村条件艰苦地区教师待遇。
    提升医疗保障水平。深入推进“健康宁陕”建设,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推进医疗、医保、医药三医联动,健全分级诊疗和基本药物制度,深化“3+2+1”一体化诊疗模式,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。完成县医院“二甲”创建,新建县中医院,提升镇村卫生服务能力,加强卫生人才培养,做好公共卫生防控和健康扶贫工作,提高全民健康水平。切实加强人口计生保健服务,认真落实全面二孩政策,促进人口均衡发展。
  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。坚持全覆盖、保基本、兜底线,完善城乡低保、五保、大病救助、困难帮扶、残疾人保障等体系,整合城乡居民医保,完善劳动保障制度,实现各类救助保障政策无缝衔接,筑牢社会兜底安全网。推进医养结合和生态养老试点,建设县级公墓和殡仪馆,新建4所敬老院、2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、20个农村幸福院,巩固提升50个社区服务中心,健全留守儿童和妇女、老人关爱服务体系,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,形成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。
   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。深入开展“七五”普法,落实“谁执法、谁普法”责任制,加强法制教育,提高全民法治意识。推进信访制度改革,坚持诉访分离,实行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,有效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,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隐患排查治理,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,坚决遏制防范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。加强市场管理,强化食品药品监管,保持物价平稳。加强地灾隐患治理,构建高效防灾减灾体系,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。深化平安建设,实施好“雪亮工程”,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,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,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,加强特殊人群管理,确保群众安居乐业、社会和谐稳定。
    三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
    我们将始终坚持发展为要、民生为本、实干为先,着力转变政府职能,持续改进工作作风,主动回应群众期盼,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。
    始终坚持执政为民,建设服务政府。牢记为民服务宗旨,坚定站好群众立场,增强政府部门就是服务、公职人员就是服务员的观念,认真履行职责,不断提高服务质量。坚持问政于民、问计于民、问需于民,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,切实办好顺民意、解民忧、惠民生的好事实事,努力让群众满意。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、优化审批流程、减少审批时间。健全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,拓展政务服务功能,提高服务效率,让群众办事更加省心省力。坚持依法行政,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,自觉接受人大、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,认真听取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无党派人士意见。更加重视新闻媒体和网络的作用,畅通联系群众的渠道,加大政务公开力度,广泛了解社情民意,及时处理群众各种诉求。
    始终坚持奉献担当,建设责任政府。牢记岗位就是责任,干部就要担当,在其位、谋其事、尽其责,做到全力以赴,敢于在加快发展中担重任,在深化改革中涉险滩,在脱贫攻坚中啃硬骨头。认真贯彻落实“三项机制”,加强人才引进和干部队伍建设,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、业务精通、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。加大鼓励激励力度,大张旗鼓地褒奖能干事、干成事的干部;积极推进容错纠错,落实“三个区分”原则,旗帜鲜明地为担当的干部担当,为负责的干部负责,鼓励干部大胆试、大胆闯;扎实推行能上能下,下大力整治庸懒散、办事难的问题,惩处不想为、不会为和不敢为的干部,不断提振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,让各级干部担起责任、甩开膀子干工作、抓落实。
    始终坚持真抓实干,建设效能政府。牢固树立追赶超越意识,主动向发达地区、先进水平对标,敢当改革先行者,争当干事急先锋,提高工作标准和效率,推动更多工作走在省市乃至全国前列。坚持“快”字当头,增强“马上就办”意识,对定了的事、布置的工作,说干就干、紧盯不放。弘扬踏石留印、抓铁有痕、低调务实不张扬的工作作风和“钉钉子”精神,脚踏实地、少说多干,着力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、一线研究、一线解决。加强政府工作绩效管理,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,继续对重大民生事项实行公开承诺制,强化动态督查和全过程考核,使政府每一项工作都有目标、有责任、有监督、有考核,推动各项工作善始善终、落到实处。
    始终坚持从严要求,建设廉洁政府。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,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、党纪处分条例和党内监督条例等党纪党规,全面落实党风廉洁建设“两个责任”,严格执行“一岗双责”。着力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,加强财政收支、政府投资、工程建设、土地出让、精准扶贫、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的监管,推动审计全覆盖,不断完善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的有效机制,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行为。领导干部带头廉洁从政、廉洁用权、廉洁修身、廉洁齐家,做一身正气、两袖清风的模范,用政风带动社风、民风持续好转。认真贯彻“八项规定”,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,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,防止“四风”问题反弹。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,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,树立风清气正、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。
    各位代表,宁陕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,广大干部群众正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干劲与激情,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,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,矢志追赶超越,同心同德,凝心聚力,开拓进取,真抓实干,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宁陕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!
   
   
     
   
   
   
   
   
   
   名词释义
   
    1.全域旅游:以县域内重大旅游项目为核心,以重点城镇为旅游服务基地,以道路形成特色旅游廊道并串接各旅游产业集群、重大项目和基地,形成县域全覆盖式旅游空间结构。
    2.主体功能区:安康市作为首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,宁陕被确定为限制开发区域和秦巴生物多样性重点生态功能区。我县主体功能区又划分为点状开发重点城镇和园区、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三类。
    3.飞地经济园:我县“飞地经济园”位于安康恒口示范区大同镇,规划用地1000亩,重点发展生物产业和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,培育发展纺织及服装制造,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,构建“2+1+1型”产业发展体系。
    4.PPP: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,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能力、提高供给效率,通过特许经营、购买服务、股权合作等方式,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、风险共担长期合作关系。
    5.五位一体:即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一体的总体布局。
    6.四个全面: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全面深化改革、全面依法治国、全面从严治党。
    7. 一带一路: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。
    8.三品一标:即无公害农产品、绿色食品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,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。
    9.两线合一: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农村困难群众扶贫标准合二为一。
    10.两院合一:我县创新实施的,将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的敬老院和建档特困人员的住房合并建设。
    11.七个一批: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一批、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、生态保护脱贫一批、转移就业脱贫一批、教育资助脱贫一批、健康医疗脱贫一批、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。
    12.六个精准:即扶贫对象精准、项目安排精准、资金使用精准、措施到户精准、因村派人精准、脱贫成效精准。
    13.三网融合:即电信网、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。
    14.三线入地:指将供电、通信、有线电视等线路,从以往架在空中的方式改为全部埋入地下的方式。
    15.多规合一:强化经济社会发展、城乡建设、土地利用、环境保护、综合交通、全域旅游、社会事业等各类规划的衔接,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,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、有效配置土地资源、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。
    16. 五证合一?一照一码:是指按照“一窗受理、互联互通、信息共享”模式,将原来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社会保险登记证、统计部门核发统计登记证,改为一次申请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统一代码的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。
    17.三去一降一补:即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。
    18.雪亮工程:是“天眼”公共视频工程向镇村、农户延伸的升级工程,目的要构建县镇村户四级联网的监控网络。
    19.互联网+:是指“互联网+各个传统行业”,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,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,创造新的发展生态。